【我最喜愛的習總書記的一句話】楊世欣:人民有信仰,國家有力量,民族有希望
人民有信仰 國家有力量 民族有希望
省文明辦創(chuàng)建處 楊世欣
“人民有信仰,國家有力量,民族有希望”。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2月28日會見第四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發(fā)表的重要論斷,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又作為“加強思想道德建設”的段首語。
“人民有信仰,國家有力量,民族有希望”。短短15個字,卻集中體現(xiàn)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堅持共產(chǎn)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不懈追求,體現(xiàn)了構筑中國精神、中國價值、中國力量的高度自信,體現(xiàn)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,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。
信仰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前進道路上的明燈。正是有了堅定的信仰,中國共產(chǎn)黨無論經(jīng)歷多么大的挫折,都能夠星火燎原、生生不息。正是有了堅定的信仰,夏明翰面對死亡的威脅,從容喊出“砍頭不要緊、只要主義真”;不計其數(shù)的革命烈士甘灑熱血寫春秋、壯志未酬誓不休。正是有了堅定的信仰,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圍追堵截,面對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踐踏,中國共產(chǎn)黨浴血奮戰(zhàn)28年,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。正是有了堅定的信仰,我們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,成功研制“兩彈一星”,自力更生建設社會主義。正是有了堅定的信仰,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方正,確立了以經(jīng)濟建設為中心的治國綱領,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現(xiàn)代化建設新篇章?;仡櫸覀凕h的光輝歷程,我深深感到,歷史留下的不僅是文字和圖片,更是用血與火鑄就的信仰豐碑。為有犧牲多壯志,敢叫日月?lián)Q新天。我們要實現(xiàn)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”,就要旗幟鮮明地講信仰,讓各族人民有信仰,用崇高的信仰、共同的理想,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、價值理念、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,堅定不移跟黨走,同心實現(xiàn)中國夢。
國家的力量既來自經(jīng)濟、國防等硬實力,也來自文化、文明等軟實力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,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,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。現(xiàn)在,我們國家綜合國力和經(jīng)濟實力已穩(wěn)居世界第二位。但是中國要真正“強起來”,必須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能夠引領世界現(xiàn)代文明潮流。我們要以培養(yǎng)時代新人、弘揚時代新風為根本,引導全省一億群眾爭做“出彩河南人”。提高人的文明素質(zhì)和社會文明程度不同于建設高樓大廈,要清醒認識到“十年樹木、百年樹人”的長期性。樹立長期抓、不懈抓的恒心,教育人們“勿以善小而不為、勿以惡小而為之”。用一個人的文明影響一家人的文明,用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群體,用一個群體影響一個社會。要清醒認識到“知之非艱、行之惟艱”的實踐性。教育人們知行統(tǒng)一、以知促行,既明是非、知善惡、分美丑,更要知善而行、有義必為,正人先正己,正己后正人。要清醒認識到“仁者見仁、智者見智”的復雜性。教育人們分清社會道德問題的主流與支流、鮮花與枯葉,不能看到一個不文明現(xiàn)象,就抱怨道德滑坡、世風日下;聚焦一個網(wǎng)絡熱點問題,就惡意攻擊、窮追猛打。只有推動形成理性平和的社會形態(tài),中國人才能養(yǎng)精神、長精神、有精神,我們的祖國才更有力量。
國家富強,人民幸福,民族振興,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希望和夢想。放眼人類社會5000年,多少國家滅而不復,多少繁華一去不返,多少文明煙消云散。只有中國,歷經(jīng)多少外敵內(nèi)亂,但希望始終不滅,國破山河在、城春草木深,一次次從廢墟中站起,實現(xiàn)了中華文明的薪火相傳。從1840年鴉片戰(zhàn)爭以來,中華民族備受欺凌,國計民生積貧積弱,幾代中國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面對數(shù)千年未有之變局,中國再次體現(xiàn)了多難興邦的國家品格,從師夷自強到維新變法,從推翻帝制到民主革命,從一窮二白到百廢俱興,再一次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黨的十九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,這是中華民族新的希望,是全體中國人民新的福祉。只要我們每個中華兒女心中有希望,努力圓夢想,民族復興中國夢一定能夠最終實現(xiàn)。
責任編輯:王世洋